th1LP3U695.jpg貓的足跡 貓如何走入人類的歷史?
戴特勒夫.布魯姆
封底介紹:
數十萬年來,貓一直觀察人類的歷史發展之路,牠們以各種姿態出入人類的世界,但我們對貓的形容詞常只有「神祕」兩個字。
為什麼呢?
貓究竟如何從捕鼠高手變成家庭寵物?
如何當上埃及的神,又變為傳說中女巫的伴侶?
怎樣大舉攻占了藝術作品,一躍成為作家的最愛?
貓清理一隻耳朵,海上的天氣會變壞?
喜好美食的貓會為了燒鴨把自己賣給魔鬼?
如果你想知道答案,絕對不能錯過這本書。
一本魅力十足的貓文化大全
《貓的足跡》作者養貓、愛貓達三十年,他廣泛蒐羅貓咪在人類世界中的身影與事蹟,以流暢淺顯的文字,解開許多人對貓的猜忌與疑惑。本書正是充滿知識、奇聞妙事的寶庫,是一部全面的貓文化史,可讀可查更適合送禮,養不養貓都愛看。

心得:
這本書跟我原先預期的不太一樣,它其實是以貓為主題的人類文化史,所以要tag的話依重要性排應該是[歷史][文化][人][貓],生物學的部分探討極少,對於不存在於人類歷史與社會的貓也甚少著墨。說來也不意外,畢竟書名副標都已經告訴你了這本書的重點是「貓如何走入『人類』的歷史」。
書本身讀起來普普通通,雖然我是愛貓人士(或者應該說愛動物人士XD),但是倒不特別覺得有趣,作者的文筆並不屬幽默詼諧的類型,如果不喜歡貓又不喜歡歷史讀起來說不定會覺得有點乏味(但是不喜歡貓也不喜歡歷史的人應該不會來讀這本書XD)。
本書內容在介紹貓與人類的共生的關係,從埃及開始被馴化,被提升為神格,被基督教迫害,被當成工具,到跟人類建立起寵物的溺愛關係;如果作者本身是貓奴的話(應該是的),我想他大概很努力壓抑自己的貓奴本性,盡量讓歷史不帶太多主觀成分與價值判斷而造成偏頗。說起來要寫一本貓的歷史的書應該是相當不易的,因為貓自己不會說話,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人類對貓留下的史料又不多。雖說我相信作者有認真進行考據,但許多部分讀起來仍不免顯得零散。整體而言,這本書適合對歷史有興趣以及對貓有興趣的人,閒來無事時拿來打發時間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..摘錄部分書中內容,未讀慎入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*推薦序寫到德國的寵物店不賣貓狗,對他們來說貓狗在店面出售等同販賣嬰兒或小孩一樣無法令人接受。
姑且不論牛羊雞豬可以販賣貓狗不能販賣的道德爭議,但如此尊重生命的精神,或許還是值得學習的。
*家貓的始祖追溯到最根本為非洲野貓(Felis silvestrislibyca),屬斑貓的一支。貓在七百萬年前演化出來,人類則是一百五十萬年,比貓晚了非常多。
*六千年前左右貓已在人類居所附近生存,但還稱不上被馴化,四千年前埃及中王國時期,金字塔內已有貓木乃伊與相關銘文。
*德國動物學家布雷姆指出「一個民族的文化發展程度越高,與之生活的貓也越普遍。」好像確實是這樣沒錯。
*「西元前三一年埃及被羅馬征服後,貓在義大利愈見普及。主要是羅馬軍人返鄉時『隨行李』帶回的。在埃及時,貓獨挑大樑進行抗鼠大業,到了羅馬卻意外遭遇競爭對手:黃鼠狼。……這黃鼠狼曾幫羅馬人平定鼠患,當時許多寓言都提到黃鼠狼對付老鼠。貓來義大利後,展開和黃鼠狼的競爭,一鬥就是四百年。比較起來馴化的黃鼠狼服從性高,貓長期處於劣勢。然而貓(願意的話)較為溫順,體味也不那麼重,而且只專注抓老鼠,黃鼠狼卻不放過其他動物,例如雞、兔,甚至包括小羊,吃這些動物讓人類很在意。儘管在這場黃鼠狼戰爭中,貓有明顯優勢,但直到西元五世紀老鼠大軍從中東和俄羅斯湧進南歐時,貓才打敗競爭對手。只有貓能有效遏止這場老鼠大突襲,黃鼠狼被趕出人類家門,再度野化。」
原來有這麼一段歷史,第一次知道。
*十世紀左右歐洲一條法律規定「殺死他人的貓必需遭受如下懲罰:將死亡的貓從尾部倒吊,使其口鼻接近清掃乾淨的地面,接著殺貓者必需拿出穀物往貓身上倒,直到貓尾末端淹沒不見為止,這堆穀物自此歸貓主所有。」瑞士直到十八世紀仍有類似的規定。
好妙的規定,等於是尾巴越長賠得越多,那短尾貓主人不就虧慘了?(不過那時候可能還沒有短尾貓種吧)
但是這規定執行上也有些疑義,如果貓屍體不完整時該怎麼處理呢?如果貓屍體已經血淋淋或是有其他污穢物附著其上,拿穀物倒上去那堆穀物也沒人敢吃吧!
*黑死病流行與當時基督教對貓的迫害有關,另外當時的人也認為貓是傳染瘟疫的元兇。文義復興後人對貓的本質才重新評價。
*伊斯蘭教對貓倒是很友善,認為貓是穆罕默德最喜歡的動物。殺貓者必需繳納穀糧以示嚴懲。貓可以自由進入清真寺。
*「視覺辨析方面,貓不但沒有比人類好,反而更差。在二至六公尺的可視區域裡,貓和人類的視覺辨析力旗鼓相當。……出了前述範圍,貓也只能看到大致輪廓;雖然牠們的眼睛仍不會放過任何風吹草動,但不如視覺核心區內看得那麼仔細。」
看到這段描述就很想問「你又不是貓你怎麼知道?」XD
*人類聽力最高每秒可察覺兩萬次振動(赫茲),狗可達人類兩倍。貓的聽力能感受到八萬赫茲的聲響。……連盲眼貓都能藉聽覺補到老鼠、蒼蠅甚至蜘蛛。
真的嗎?好神奇喔!
*野貓的大腦比家貓大了約15%,暹羅貓與波斯貓因獨特飼養方式,腦部逐漸發展成小於家貓百分之二十。(這段原文不太清楚,是指比家貓小20%還是只有家貓的20%?)波斯貓因為臉部縮小而容易罹患慢性鼻膜炎。
這兩種貓感覺好可憐喔,除了本書提到的腦部問題之外,我記得還有心臟跟骨骼方面的毛病。實在不該再繼續這樣培育下去了。
*貓喜歡縮成一團睡可能的解釋是球體的表面積最小,因而熱損耗最少。
縮成一團超可愛的XD!但偶爾還是會看到一些貓咪整個伸展開來很誇張的睡姿,是因為台灣很溫暖嗎?
*佩托拉克:「人類大致可分兩種:愛貓人和生命有所缺憾的人。」
*馬克吐溫:「假設能將人和貓交配,人種會因此改良,貓種反倒會變差。」
*Katzengedächtnis(貓記憶)-很差的記憶力、Katzengold(貓金)-愚人金、Katzenjammer(貓呻吟)-原意指貓交配時的痛呻吟,引伸為一時衝動後伴隨而來的身體不適或心理低潮,例如宿醉,又引伸為失敗後的悲傷、Katenwäsche(貓洗澡)-敷衍了事的洗澡、Naschkatzen(甜食貓)-非常愛吃零食的人、Katzenmusik(貓音樂)-不協調、鬼吼鬼叫的音樂、Katzentisch(貓桌)-邊桌、不受重視的位置。
*德國詩人呂姆柯夫:「貓對我的需求當然比我對牠來得多。我可身兼數職餵食、守廁所、梳毛、開門,其實我是我的貓的員工。等等,還能講『我的』嗎?我根本就是牠的人類。」
*約半數貓對貓薄荷有反應,另一半則視之如無物。
原來也有對貓薄荷無感的貓阿!
*貓其實怕老鼠,「就連最熟練的捕鼠貓都怕老鼠,但程度很小,小到觀察者一般難以察覺。尤其幼貓,牠們必需克服對這種獵物的恐懼。這件事有母貓幫忙,牠們兼用老鼠活體和屍體來教導小貓如何和老鼠打交道。貓天生害怕最重要的獵物乃是天性裡的求生必備絕技,好讓貓保持謹慎。……貓會和斃命的獵物玩耍。貓在克服面對老鼠的恐懼時心理壓力大增,而這股壓力在狩獵成功後必需靠玩耍消解。動物行為學稱這種釋放壓力型態為『放鬆遊戲』。」
聽起來挺有道理的。在youtube上偶爾也可以看到貓被老鼠嚇到的影片。
*貓其實對鳥的危害不大。野貓菜單上的主菜僅是每十五天出現一次鳥肉。通常貓只獵殺生病或受傷的鳥。
*法國人類學家莫斯:「人類馴服了狗,而貓馴服了人類。」
*童書作家胡克波:「貓頭上裝了兩個尖耳朵。那副耳朵是又來假裝沒聽到人家叫牠們。」
*「瑞士泰奧度隘口有間高山旅店,據報導,店主的貓某次獨自攀登了三千七百八十二公尺高的布來特峰。有位認得牠的登山客在山峰上遇到牠時嚇了一跳。貓雖然吃他餵的東西,卻拒絕讓他用登山包背下山。這讓登山客很意外,因為貓在上山途中走過積雪冰霜,已把腳掌磨傷。牠在回程途中一再歇腳,舔舐流血部位,堅拒所有背負協助。」
好厲害的貓喔!!
*「十五世紀的《航海習俗》規定,船主若因老鼠而蒙受貨物損失,除非他記得帶貓上船,否則一概不予賠償。若貓在航行途中身亡,船主仍可獲得保險賠償。十七世紀後半也有證據顯示確有類似規定。法國海軍大臣柯爾貝頒佈一項命令,規定所有船隻至少需配備兩隻貓,否則不得離港。」
研究保險法如果寫這個主題應該很有趣XD
*1900年前後,美國共有三百隻貓分別納入五十間郵局的正式員工。……每位郵局局長每年可支用一筆最高四十美元的預算,但每季必需撰寫貓工作成果的報告寄往華盛頓。……1866年起,英國每間郵局每年可運用一筆維持「公務貓」的預算。
*關於貓是否有靈魂的討論。
1780邊沁的經典名句:「問題既非『牠們(動物)能思考嗎?』也不是『牠們會說話嗎?』而是『牠們能感受痛苦嗎?』」
我很喜歡這句話,特別去找了原文:「The question is not, Can they reason? nor, Can they talk? but, Can they suffer?」
叔本華:「這世界上的虛假生物只有一種,即人類。其他生物都真實坦然,因為牠們毫不遮掩,是什麼就表現什麼樣子,感覺什麼就表達出什麼。」
「在現代哲學中,動物是否有靈魂的問題完全無關緊要了。如今的重點在於,以(其間一直有爭議的)動物感受力為基礎,承認動物有權享有利益,並給予牠們平權的生活空間及有尊嚴的生活。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鈦自在健康促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